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

《聯合報》專訪陳建信董事長,談產學合作帶動實習風氣

2014年10月陳建信董事長接受聯合報邱莞仁記者專訪,談及產學合作與培養業界新血,他認為產學合作帶動實習風氣,將是一種社會變革,也是一種社會企業責任,專訪內容摘錄內容如下:
本文節錄自《聯合報》2014.10.06 報導
他從零開始 期望紮根傳承
第 一次拿到永光化學董事長陳建信的名片,多數人總會對名片印著「醫師」發出疑問。學醫出身的陳建信,曾是馬偕醫院胸腔科醫生。行醫十多年後,因家族接班他開 始從零學起,對於如何培養業界新血,自有他一番獨特的見解。研發、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,因為客戶需求永遠在改變,永光化學延攬了很多本土博士,自行培 養、研究新的技術與訓練人才,但因應客戶需要,光靠公司的資源有限,因此除了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,更希望未來可以往下紮根。

善用實習機會 可近距離瞭解企業
陳 建信表示,過去永光化學曾提供員工子女暑期工讀機會,現在也和淡江等校進行產學合作,未來希望能和國內相關系所結合,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。「現在很多大學 生不知道自己為何進入這個科系?念這個科系到底要幹嘛?」陳建信認為,實習的機會不僅可以激發學習熱情,讓學生了解自己還有哪些能力不足,也讓學生了解原 來業界是這個樣子。如果企業願意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,對於企業未來選才也是一大利多。就算實習過後,有些人認為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,他認為也是好 的,以免得就業以後更痛苦,職場又多了一個對工作沒力、沒有熱情的人。

技術恐斷層 須參考醫院實習機制
相較於德國和日本大力培養技術專才,台灣的技職教育現在幾乎崩盤瓦解,人人都想念大學,不想當黑手,未來台灣勢必會技術斷層。當整個國家沒有製造業,而台灣 也不像紐西蘭或加拿大可以仰賴觀光或畜牧產業,這是一大隱憂。除了學校的資源,站在醫學界的角度,陳建信分析,醫學院的實習制度非常紮實,每個人都要實 習,而學校的教授跟醫院也都知道怎麼配合。唯有兩邊的老闆都知道該怎麼做時,才不會落入現在業界普遍「不想帶實習生」、「我自己來做還比較快」的情境。

是變革 也是企業會社責任
陳建信笑稱,自己的兩個女兒2014 年的暑假到奧美實習,第一天有始業式、最後一天有結業式,每天跟著線上的人忙碌。永光化學現在還在摸索怎麼操作,但如果在化工界也能帶動這樣的實習風氣,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變革,也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。


1 則留言: